設計資源 Design Resources

平常看到好網站就會收藏,最近在整理 bookmarks 就順便把這些好用的設計工具網站分享出來。連結在 這裡,請享用。若您有好用的工具也歡迎告訴我 😀

I use to bookmark many great resources. Recently, I reorganized my bookmark, and want to share with you. The link goes here, enjoy it. If you have any useful tools, platforms and Websites, please contact me. 😀

Screen Shot 2019-12-17 at 11.16.40.png

更多資訊請到 helloUX 粉絲專頁或加入 UX Support Group 在做什麼事! 😀

Check out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go to helloUX facebook page or join UX Support Group. 😀

使用者體驗 User eXperience (UX)

UX (User eXperience) 中文稱之為使用者經驗、使用者體驗或用戶體驗。什麼是 UX?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它可以是一種思維、一種感覺 (受)、一種工具、一種科學的實驗、一種手段、一種價值與一種未來。它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與貢獻,以及它對我們的影響。

01thinking.png如果 UX 是一種思維,它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

一般說來我們都會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看待事物 A 到 B 到 C 有一個思考的順序性與邏輯的順序,一旦進入這樣的思考模式後,我們就很難跳脫框架從 B 到 A 到 C 或是從 C 到 B 到 A 思考。舉例來說,台北東區的沒落是顯而易見,北市府先從改善交通回推東區定位與商業模式; 而不是由一般常見的先想出一個商業模式 → 定位 → 改善交通這樣的順序來進行都市再造計劃。簡單來說市政府應該要先想出一個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後才開始下一步的動作。但這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是先減少變因,在變因慢慢減少的過程中也順便爭取時間來找定位與商業模式。若要先想到商業模式才開始接下來一系列要做的事那在時間上也必定耗時不少。

02emotions.png如果 UX 是一種感覺 (受),它會是與人有關的議題。

我們需要了解一個人的心理層面、行為、認知和情緒…等來幫助我們設計產品/服務。舉例來說,你一定有使用過一些軟體、機器或物品在操作的過程中與我們所預想的不一樣。一旦預想的不一樣,我們就會對這個物件產生情緒心理上的變化,會不會有下一步的動作就看這樣的變化是好,還是不好。所謂的預想就如同我們對一件事情的主觀認知,這些會影響我們下一步動作的行為

03magnify.png如果 UX 是一種工具,它會是一個放大鏡來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

我們有很多的工具可以使用,例如: 人物誌 (Persona)、AEIOU、與顧客旅程地圖 (Customer Journey Map)…等其它; 甚至也可以透過工作坊 (Workshop) 形式來找問題或釐清需求等。透過這些方法抽絲剝繭幫助我們把問題與事物看得更清楚。舉例來說,我使用價值主張 (Value Proposition) 與人物誌來幫助使用者釐清問題; 透過工作坊來找到使用者的需求與產品的功能。

04try&error.png如果 UX 是一種科學實驗,它會是嘗試與失敗的組合,直到最適合的樣貌出現。

常常有時候會被朋友詢問: A 方法好? 還是 B 方法好? 但很多時候若不做測試,是不會知道應該要選 A,還是選 B。也就是說,當我們有一個想法或念頭產生時用行動來證明此路是否通順來做驗證,也才會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若當下選擇一個其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可以加入變因,再看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再換另一個方法來實驗,加入的變因與實驗時間的長度要與前一個方法一致,這樣才有對照組。有了一模一樣的變因、環境與時間長度後才能知道是 A 方法好,還是 B 好。

05evalution.png如果 UX 是一種手段,它會是一張評分表。

我們透過簡單易懂與好用的設計原則來設計產品/服務,藉此提高使用者的滿意度,倘若產品/服務好,使用者還會幫忙打告廣與宣傳。舉例來說,每次我們參加活動結束前會填寫一份滿意度調查表,詢問我們是否喜歡這次的活動內容、場地、設備等一系列問題。其目的就是想知道我們對此次活動的想法與意見,進行改善以提高下次活動出席率與參與度。

06diamond.png如果 UX 是一種價值,它會是一顆閃亮的鑽石。

Simon Sinek 曾經在 TED Talk 提出 Golden Circle 理論。這個理論所闡述的內容是三個同心圓由內而外的廣張的依序是 Why? 為什麼使用者要購買使用你的產品或服務? → How? 你怎麼做? (過程) → What? 你做了什麼? (結果)。這三層最重要的是 Why,也就是這個產品/服務的核心價值,也是 UX 在商業模式階段時需要探討與研究的其中一個環節。一旦當商業核心價值不明確時,很容易的會偏離航行方向,甚至是產品/服務推出後沒有人使用。換句話說,若 UX 從商業核心價值開始介入,反而能替產品/服務與公司帶來多少的價值。

07future.png如果 UX 是一個未來,它會是願景,改變世界的下一秒。

還記的 Apple 當年怎麼爆紅的嗎? 說穿了 Steve Jobs 只是把 UX 整體做到極致,從產品本身到網路宣傳再到門市體驗都讓我們感到驚豔與驚呀。而且他所傳遞的訊息不在強調產品的功能有多好,而是強調是否願意與他一起開創未來。

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在慢慢的意識到 UX 所帶來的價值與重要性,例如: FinTech、IoT、醫療與AR/VR…等。

00definition如果 UX 是一個培養皿,它會是什麼?

UX 所涵蓋的範圍很廣泛也很深入,或許您才開始接觸,又或者您已經接觸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是時候了,由您來定義什麼是 UX?

這份問卷是我好奇大家對於 UX 的想法與看法,也因為 UX 的多元,每個人接觸到 UX 的面向也不同,所以答案不會只有一種。如果您不排斥請幫我填寫。謝謝 😀

上述說了這麼多,所以 UX 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使用者經驗 (UX) 是探討關於使用者如何與產品、系統或服務的互動及體驗。常聽到的名詞有「使用者經驗」、「使用者體驗」、「顧客體驗」、「用戶體驗」…等翻譯。而 UX 所指的範圍與定義也因人而異 (如下圖)。

3

如果您想要定義 UX 所指的範圍請前來幫忙填寫調查表單。謝謝 😀

經驗 (Experience)。一個經驗的形成是先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態度與行為變成了我們的經驗,而經驗也成就了我們的主觀想法與價值觀。

體驗 (無形) → 經驗 (無形) = 主觀感受與主觀經驗

換句話說,會影響主觀因素是: 當我們在使用或參與一個產品、系統、服務時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感受與反應,如: 情緒、信仰、偏好、認知、生理與心理反應、行為、習慣,以及相關其它因素的影響。一個體驗的過程包含產品、系統、服務使用的前、中、後期,這些都在無形中產生我們對事物的觀感。(如圖)

progress

用上圖來舉例與說明體驗的三個階段。

情境 1:
小華本來就有打算帶父母親體驗遊輪之旅,剛好看到捷運站內的遊輪廣告看板,當下立刻上網查找相關資訊,更去了旅行社訊問關於遊輪之旅的詳細內容。隨著時間的到來,小華與家人體驗與享受這無比新奇好玩的遊輪之旅,回家後還寫了篇心得文及大力推薦遊輪之旅有多好玩。遊輪的行程很適合老人家與行動不便者。下圖是體驗遊輪的三個階段。

cruise

遊輪之旅的體驗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 “如何讓千名旅客 Check-in 與離船之使用者體驗” 這篇文章。

 

情境 2:
小明的手機 iPhone 6 用了 4 年之久,Google I/O 大會發表了一支新手機讓小明很心動的想買 Pixel 3a。於是小明上網搜尋了一些開箱文文章,隨後到 Google Play 網站購入一支。以下是小明的購物體驗三階段。

pixel3a

情境 3:
身為一名自由工作者的阿強,喜歡找不同的咖啡廳工作,今天他又心血來潮的想要找間咖啡廳悠閒的渡過他美好的下午。他突然想到不久前才在 FB 的廣告上看到一間新的咖啡廳,上網搜尋了一番,也看了相關部落客的評價,二話不說便起身出發享受他悠閒的下午,直到傍晚離開。體驗過後,阿強認為這間咖啡廳還不錯,於是他也寫了篇文章且分享給親朋好友。下圖是阿強體驗的三個階段。

coffeeshop

上述的列子說明了體驗的三個階段外,也說明了 UX 跟你有關。

因為你會影響別人,別人會影響你

也因為你所經歷的人、事、物都跟自身當下的感受、情緒有關,這些因素會導致你的主觀意識、認知與價值。所以說人會變,受到人、事、物的影響,因此使用者經驗 (UX) 也會不停的變動,必需要了解使用者背後的情境與需求,進而設計出更佳貼近與符合使用者的產品、系統或服務

UX 設計體驗 (User Experience Design, UXD) 的框架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體驗 (User-Centered Design, UCD),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如: Mindmap, Card Sorting, Business Model, Target Audience (TA), Journey Map, Interview, Survey, Focus Group, Persona, Scenarios, Use Cas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User Interface (UI) Design, Wireframe, Mockup, (Paper) Prototype, A/B Testing, Usability Testing, Analysis and so many others…每個工具都有不同的用途,了解這些工具的使用時機與方式,成為你在做 UCD 的小幫手。

至於這些工具該怎麼用? 使用的時機又是什麼? 部份相關文章如下。

Persona 請看 UX Side Project

UX Side Project — Basic Computer Courses for Special People — Case Study

Card Sorting

UX Workshop — Card Sorting
Card Sorting 是常用的 UX 工具之一,它最常被用來解決分類的問題; 它的變化可以是 Sitemap 與流程 (Flow) 的規劃。

Usability Testing

Usability Testing 3 個判斷依據的基準點
當一個網站或 App 上線後,不論你是誰,如: CEO、Marketing、Sales、PM、UX Designer、UI Designer、Programmer… 等等,常常會收到 User 對於一個功能或是操作上的問題而去改成 ”那位…

Usability Testing vs. QA Testing

Usability Testing vs. QA Testing
測試分很多種,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測試方法,分別要達成的目地也不同。

User Interface (UI) Design 相關文章

Heuristic Evaluation
在講 10 Heuristic Evaluation 之前,先來介紹 Jakob Nielsen 是誰。

Grid System
Grid System 目前被廣泛的應用在 Web Design、APP Design、Responsive Web Design (RWD)。相信若是網站設計師,對 Grid System 應該是不陌生。不管是 Grid System…

Grid System — Reading Experience
延續上章 Grid System 最後提到的在使用 Grid System 時,Fonts 的間距、行高與寬度就變的非常重要,怎麼說咧? 舉例來說在做文字上的排版時能沒有 river 就不要有 river。什麼叫 river? river…

Grid System — Symmetric & Asymmetric
今天來聊聊在排版上另一個要注意的是 Symmetric (對稱) 與 Asymmetric (不對稱)。Symmetric (對稱) 是幾何形狀,可以說是另一邊鏡射。Asymmetric (不對稱)…

Grid System — Proportions
上一章談到 Symmetric (對稱) 與 Asymmetric (不對稱),就不免讓人聯想到 Golden Ratio (黃金比例)。黃金比例是一個數學常數,應用時一般取…

UI Design
這章我們來聊聊 UI Design。上圖是台灣較紅的電商平台,投票 1. 你喜歡哪種排版的樣式? 投票 2. 哪款樣式讓你覺得商品很多?

如需知道更多 UX 資訊請到 helloUX

1_8N4Y3zb_t9nPXl5cTxaEcw

潛意識溝通的迷思與回答

從拿到 NGH 國際證照後,從事潛意識溝通也幾年了。碰過不少朋友們詢問關於催眠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也包含一些對於催眠的困惑與對催眠的誤解,例如:

01. 什麼是潛意識?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90% 的潛意識存在我們的頭腦,且蘊含了豐富的資源與智慧。

 

02. 我被催眠後是不是心事都被看光光?

催眠師的工作不是聽你的心事,而是從旁協助個案找到答案。與個案站在同一陣線,陪伴個案渡過當下的時光。

 

03. 是不是像電視、電影呈現的那樣?

電視與電影所呈現被催眠狀態完全是為了戲劇效果而過分與誇張的表示,因為這樣影視才有賣點與張力。

 

04. 催眠是不是就是睡著?

催眠不是睡著。而是透過催眠師來領導你進入一個放鬆的狀態,喚醒潛意識,並讓潛意識帶領你前往一個未知的旅程。然而這段歷程每個人都不同,完完全全是屬於你個人的獨特旅程。

 

05. 什麼樣的狀況下很容被催眠?

平常的生活中不需要透過催眠師,其實就可以很容易被催眠,昏昏欲睡、半夢半醒間、失落時、當自信被打擊時…等很多時候。所以人其實很容易就被催眠,不是一定要透過催眠師才行得通。

 

06. 催眠是不是可以看到前世今生?

是。催眠還可以帶你…

a. 了解身體上的病痛

b. 了解心靈上的問題

c. 找到屬於自己的守護神

d. PTSD

e. 體驗上天堂、下地獄、生、老、病、死亡

f. 看未來

g. 寵物溝通

h. 喚醒屬於自己的力量

i. 放鬆

 

07. 被催眠了是不是就回不來了?

催眠不是魔術,你的人不會不見。而當整個過程進入到收尾時就會喚醒主觀意識,當主觀意識完全被喚醒後,就由主觀意識來主導了。

 

08. 催眠是不是醒來後就會變成另一個人?

不會。催眠沒有這麼神奇,而且這不是在演多重人格的電影。

 

09. 在催眠的過程中會不會受到身體上的傷害與碰觸?

不會。為了避免身體上的接觸而導致細胞記憶,基本上催眠師不應該碰觸個案的身體。

 

10. 催眠通常一次需要花多久時間?

一般都是 1.5 ~ 2 小時。

 

11. 催眠能多人同時進行嗎?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一次只能一人進行。

 

12. 做完一次的催眠後能在 2 ~ 3 天內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通常做完第一次的催眠後,若還需進行下一次,中間至少需間隔一個月時間。

 

13. 怎麼開始與過程中如何進行?

開始 → 在做催眠之前,催眠師會先了解個案的困擾或問題。然後再根據你的問題來看是否需要做催眠或用 OH 卡來幫助個案解決問題。
過程 → 催眠師會引導個案進入催眠狀態,接下來潛意識會引領個案去了解自己的問題或困擾。

 

14. 什麼人適合來做催眠?

a. 有一種狀況是西醫、中醫或心理醫師都看了,求神拜佛、任何偏方能找的也找了,能做的也都做了,所有能試的方法都試遍了,當這些都無效時,就會想來做催眠,反正也不差這個了。

b. 想知道為什麼自己會生病、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某些行為產生,而且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時,如: 暈眩、焦慮、默名的悲傷、昏睡…等。

c. 曾經遭受到 “重大” 傷害,如: 車禍、家暴、強暴…等。創傷症後群,如: 遭遇過天災且死裡逃生…等。

d. 若你有友情、親情、愛情等的問題。

e. 想知道前世今生的朋友。

f. 好奇想體驗催眠的朋友。

g. 養寵物的主人們,可以透過催眠來了解你的寵物內心世界。

h. 想要喚醒自己力量的朋友。

 

 

以上解釋希望能對催眠與潛意識有更深的了解,若有需要做催眠的朋友,請透過 email 來聯繫 😀